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好不好

每次聽到人家問候這句話,我的犬儒譏諷精神就會忍不住發作起來。

生活富足的人說「好」,聽起來像是自我炫耀;說「不好」,又像是過於不知足。

缺衣少食的人說「不好」,雖然可能是陳述事實,但總給人自憐自艾的印象;而說「好」,又彷彿打腫臉充胖子,死要面子。

說到底,人生豈可用「好」或「不好」一兩字來概括?(121215)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Fantasy

母親告訴我那隻母浪貓約莫十天前已生了小貓,這件事就一直掛記在我的心頭放不下。

本來我是決心不再餵浪貓了,家的院子已有三隻貓夠我煩心,再者我也不希望外來的浪貓在這兒徘徊,可能傳染致命的疾病。

所有人都這麼告訴我,浪貓是餓不死的。然而我擔心母浪貓是否有足夠的乳汁哺育小貓,在這麼冷的天氣,四處惶走,終究心軟還是拿了些食物餵食了。

兩天餵一次,一次只給牠一至二餐的食物。

我希望母浪貓兩天有一頓溫飽,又不希望牠太過依賴我這兒的食物源,進而賴著不走。

霪雨淅瀝鎮日,終於稍歇,路燈昏黃的光影下蒸騰著漫湮著氤氳的霰氣,我將食物拿到巷弄,遠遠看見一個穿著棕色衣服撐一把黑傘的中年人走將進來,並非巷弄的住家,我趕緊走回門內,深怕被人看到。餵貓雖不是什麼見不得光日的事,但總有些人抱著莫名的潔癖深恨著所有流浪動物。我家是巷弄的第一家,我在院子稍微逗留,想等著那人走過去,再去把食物擺得隱密點,但總等不到那人經過,於是出來查看,那隻黑黃玳瑁紋的母浪貓已經在那兒大快朵頤了。

悲慘的現實的年代的奇幻事件,我總懷疑,夢耶?真耶?幻耶?非耶?大人虎變,君子豹變,那麼我們一般碌碌無名的眾生呢?大概都是貓變的吧!(121129)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無題

我把臉上的表情 撕下來
揉成一團

我坐在蒼白的房間裡
沉默(121119)

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

The End of the World

Link 

Why does the sun go on shining? 
Why does the sea rush to shore?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Cause you don't love me any more? 

為什麼太陽繼續照耀? 
為什麼浪濤依然沖擊海岸? 
難道它們不知道嗎?
現在是世界末日了, 
因為你不再愛我。 

Why do the birds go on singing?
Why do the stars glow above?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It ended when I lost your love. 

為什麼鳥兒繼續引吭高歌? 
為什麼星子依舊閃爍天上? 
難道它們不知道嗎?
現在是世界末日了, 
一切結束在我失去你的愛的時候。 

I wake up in the morning and I wonder,
Why everything's the same as it was.
I can't understand. No, I can't understand,
How life goes on the way it does. 

早晨醒來我非常驚異, 
為什麼事事如常? 
我不明瞭。不,我實在不明瞭, 
為什麼生活依舊按照原來的軌道進行? 

Why does my heart go on beating?
Why do these eyes of mine cry?
Don't they know it's the end of the world.
It ended when you said goodbye. 

為什麼我的心臟繼續跳動? 
為什麼我的眼睛淚如雨下? 
難道它們不知道嗎?現在是世界末日了, 
一切結束在你說再見的時候。 


許多年來,我一直想解釋古典詩詞中「無情」的觀念,如杜牧〈金谷園〉:「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又或李白〈月下獨酌〉:「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樣的無情,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無情,是「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無情。如此解釋,又嫌太生硬照本宣科了,想來想去,最終我總會想到這首歌。是的,天地萬物本就不會為個人的情感意志而改變自身,還是蘇軾說的透澈:「多情反被無情惱」。

夜深的時候,我喜歡聽Carpenters的''Close to you''。

下雨天我不聽歌只聽雨聲。

那時候,我同時明白了兩件事:「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一是你對於外在於你的事情無能為力;二是甚至你對於自己也是力不從心的。

這首歌也曾陪伴我好長一段時間哪。(120923)

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君子愛人以德

  曾子寢疾1,病2。樂正子春3坐於下,曾元、曾申4坐於足,童子隅5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6,大夫之簀7與?」子春 曰:「止!」曾子聞之,瞿然8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9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10矣,不可以變,幸11而至於旦12,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13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禮記.檀弓上
  1.寢疾:臥病在床。 
  2.病:病得很沉重。
  3.樂正子春:曾子的弟子。
  4.曾元、曾申:曾子的兒子。
  5.隅:角落。
  6.華而睆:華麗光亮。 
  7.簀:音ㄗㄜˊ ,席子。
  8.瞿然:驚起的樣子。 
  9.季孫:魯國的執政大夫。
10.病革:病況危急。
11.幸:希望。
12.旦:早晨。
13.細人:小人。

語譯:
  曾子臥病在床,病得很沉重,他的弟子樂正子春坐在牀邊,他的兒子曾元、曾伸坐在腳邊,服侍的童子拿著蠟燭坐在角落。童子說:「好華麗光亮的席子啊!這是大夫用的席子吧?」子春說:「不要說話!」曾子聽到了,突然驚醒過來,呼了一口氣。童子說:「好華麗光亮的席子啊!這是大夫用的席子吧?」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送我的,我沒力氣換掉它,阿元,過來幫我換掉。」曾元說:「您的病況非常危急,不可以移動,希望等到早上,再來換掉。」曾子說:「你愛護我還不如那童子。君子愛護別人就要成全別人的德行,小人愛護別人才用苟且縱容的心態。我現在還有什麼需求呢?我只希望能夠符合正道而死罷了。」於是大家扶起曾子,換掉席子,再把曾子扶回席上,還沒安頓好,曾子就過世了。

【名句的故事】
  禮在儒家的觀念裡,不只是一套外在的儀式而已,而是從內到外,修養身心、成就仁德的規範。因此曾子念茲在茲,即使病危之際,昏寐在牀,仍然不敢或忘於心,聽到童子稱讚自己使用的大夫的席子既華麗又光亮,馬上驚醒過來,要曾元換掉它。曾元以曾子病況嚴重,請緩一緩,曾子即責備他:「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認為曾元如果愛護他,應該以成全他的德行為先才是。更換完畢,曾子反席還沒安頓好,就溘然長逝了。
  什麼身分,就做什麼樣的事情,使用什麼樣的服飾器物,這是禮的規範。曾子並非大夫,使用大夫的席子自是不合於禮。曾子自始自終努力維持著自身德行的完好,不因自身病況而改其衷,可謂求仁得仁。
  愛人是困難的一件事。愛護一個人,如父之愛子、子之慕父,或者朋友之間的交往,到底要拿捏什麼樣的一個尺度,才是合適?天底下有多少父母溺愛孩子,致使小孩養成壞的習慣?又如朋友之間,只因我與對方交好,就縱容對方不良的行為,連帶使自己也跟著墮落。小人之愛適足以姑息養奸,君子之愛則是以成人之德為目的。
  「君子之愛人也以德。」鄭玄注曰:「成己之德。」也就是說要成就對方的德行,意思類同於《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君子有助人成事的美德,而不助紂為虐。)細,小也。細人就是小人。小人見識淺薄,器量不大,愛人常常流於苟且、縱容的溺愛,而非以助成對方為考量。

【歷久彌新說名句】
  宋英宗聽聞蘇軾的名聲,想要超拔他主掌制誥,被當時的宰相韓琦阻止了,認為英宗如果愛護蘇軾,應該循體制讓他慢慢升等,這樣天下人才會真的欽服蘇軾,而不認為他是靠皇帝的寵幸。蘇軾聽到韓琦的話,就感歎地說:「他可稱得上『君子愛人以德』啊!」
  韓琦的做法值得我們深思,真的愛護一個人,並不是一味地縱容他、把最好的都給他,這只是小人之愛,缺乏宏觀的見識;君子之愛是培養對方健全的道德,引導對方一步步走向至善的境界。
  然而,「君子愛人以德」有時也成為阻止謀竄王位者最好的藉口。《後漢書.荀彧傳》記載,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想要薦奏曹操進爵國公,並加賜九錫,尋求荀彧的同意。加賜九錫是皇帝對有極大功的人臣最高的禮遇,向來是謀竄者試探輿論的風向球。荀彧卻回答:「曹公興兵,是為了匡振漢朝。雖然他的功勳卓絕,但他心中仍秉持著忠貞的節操。君子愛人以德,實在不應該陷曹公於不義。」無獨有偶,南朝宋的崔祖思以同樣理由阻止齊王。他們的藉口只能稍微延緩不軌之臣篡位的腳步,並不能阻止。心中若不自我確立道德的意向,旁人的伸手與引導也只是枉然。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承蜩

或許是受格林童話「一下打死七個」的影響,我小時候很喜歡打蒼蠅,常常在烈陽底下忍受汗滴如雨,拿著蒼蠅拍,蹲踞身體,如鷺鷥兀立水中,只略略轉動脖頸,以眼角餘光掃視地面,一發現蒼蠅稍憩地面,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拍落下去;如有兩隻蒼蠅靠得太近,那就是考驗一箭雙鵰的技藝;如有穢物在地,上面停個三、四隻不是問題,但總等不到有我「一下打死七個」的時候。

那像是懷抱著夢想,期待幸運,期待成為勇者。如果我能「一下打死七個」,我將會毫不猶豫繡上旗幟,整裝出行。

《莊子》承蜩丈人的故事是我國中就讀過了,那時候,智識漸開,望著公園鼎沸的蜩聲,氣溫也沸如熱釜,我稍微考慮一下,就放棄了學習承蜩丈人的念頭。

反反覆覆,在這裡、在那裡,不時接觸承蜩丈人的文本,每觸及一次就思索一次,不,文章的義理我早已精熟到不能再熟,我想的盡是些枝微末節的事,最近想的是:老人抓蟬的目的是為何?作為童玩賣給小孩子?又或、蟬殼入藥在戰國已有跡可考。

家的院子住宿了一窩貓,貓的穢物引來蒼蠅,我又重操舊業,無事打起蒼蠅來了。我蹲踞地面,「若橛株枸」;拿著蒼蠅拍,「若槁木之枝」;「不反不側」,「用志不分」,只是凝神注目蒼蠅。(120722)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自性

「自性」是佛教哲學的一個觀念,意謂超然無傍、獨立存在的本質,然而萬物皆待「緣」而後有,故萬物可謂是無「自性」。

《高僧傳》記載,釋道安逃難到襄陽後,建立了檀溪寺。郗超一向信奉佛法,對釋道安大名仰慕已久,聽說他來到襄陽後,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封信向釋道安致意,另外又派人捐了千斛米糧。而釋道安對於郗超的殷勤舉動,只簡短地回覆了一句話:「捐米,彌覺有待之為煩。」

關於這個回覆,有兩種解釋:一是從佛教「自性」的觀點來看,人仰賴米糧而存活,故人可謂是無自性;郗超捐了千斛米糧,更讓釋道安覺得依賴外物之深刻、解脫之困難。一就是釋道安嫌郗超太煩人了。

貓峙立在隔鄰的雨遮上,覷準我出得門來,立刻喵嗚叫了起來。我苦笑一下,轉身回屋內拿了一碗貓糧出來。看貓靜靜踞伏地上吃食,我想,這邊也是無自性呢,可又有誰人能掙脫桎梏呢?(120721)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鹿肉

明季的陳第在〈東番記〉中記載:當時的原住民極喜歡吃鹿腸中半消化的草膏,稱之為「百草膏」。相隔不到百年,郁永河到台灣採硫,在《裨海紀遊》中吟詠原住民吃鹿的習俗:

竹弓楛矢赴鹿場,射得鹿來交社商;家家婦子門前盼,飽惟餘瀝是頭腸。

並在其下註記說明,原住民獵鹿,鹿肉、鹿皮、鹿角等值錢的部位都交與社商充作稅賦,只有內臟無用,可以拿回來飽餐一頓。這裡就出現了跟陳第不同的看法,到底原住民食鹿腸是因為嗜味,或者是不得不然的行為呢?

我在餵貓的時候,看著手邊的飼料是鹿肉煙燻鮭魚口味,稍微想到了這些事情,想著,貓真好命,我自己都沒吃過鹿肉。曾幾何時,外國的鹿多到可以拿來做貓食,而台灣的鹿,陳第〈東番記〉描述:「合圍衷之,鏢發命中,獲若丘陵」、「窮年捕鹿,鹿亦不竭」,到現在已經沒有野生的梅花鹿了,只有人工飼養的鹿,而鹿肉更不是想吃就吃得到的,這一來一往的差距,更叫人喟歎。(120628)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赭赤時。 很少有植物像台灣欒樹一樣有四種變態可觀。春夏時,青鬱勃發,是為一觀。秋天九月,發出鈴鐺似的燦黃笑語,可以解頤,又是一觀。十月,結出燈籠似的蒴果,豔豔燃了一路的秋氣,再是一觀。冬季十一二月,青葉、黃花與絳果俱萎敗,遲暮的蕭索之狀,肅穆寂靜,演示萬物的結局,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