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30日 星期三
風釀的酒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謝氏詩源》考
《謝氏詩源》,傳為元伊世珍的《瑯嬛記》及元末明初陶宗儀的《說郛》皆有輯錄,《瑯嬛記》存21條,《說郛》存18條,缺8、11、13,但第6條錄在《真率筆記》中,文字大致相同。《說郛》存錄許多已經佚散的宋元筆記,即使《瑯嬛記》的作者及年代遭受質疑,大抵可相信《謝氏詩源》此書為真。
《謝氏詩源》書中所指涉的作品或人物,散布於先秦至宋代,以單個朝代而言,唐代最多。最早是更羸,戰國時人;最晚是玄伯,宋人。
.第11條《風俗通》云:「箜侯曰坎侯。」故玄伯詩云:「坎侯既張,竾簧迭奏。」
玄伯不審何人,但由《瑯嬛記》書中所載可繫連到紫竹,紫竹乃玄伯之女。
.《瑯嬛記》錄《本傳》:紫竹愛綴詞,一日手李後主集,其父玄伯問曰:「後主詞中何處最佳?」答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玄伯默然。
由紫竹又可繫連到方喬,兩人時常以詞唱和酬答。
.《瑯嬛記》錄《本傳》:大觀中,有方喬者,樂至人也,與女子紫竹者甚相得,其所贈〈生查子〉詞云:「晨鶯不住啼,故喚愁人起。無力曉粧慵,閑弄荷錢水。 欲呼女伴來,鬥草花陰裡。嬌極不成狂,更向屛山倚。」又云:「思郎無見期,獨坐離情慘。門戸約花關,花落輕風颭。 生怕是黃昏,庭竹和煙黮。斂翠恨無涯,強把蘭缸點。」其風調可知也。
大觀為宋徽宗年號,則《謝氏詩源》成書不早於北宋,落於南宋至元之間。
《謝氏詩源》所載內容,一如其名,是以解釋是詩中典故為主,有的只是單純文字的訓詁考據,如第2條:
.《博物志》云:「上芝為車馬。」故樂府云:「芝為車。」
但亦記載許多典故本事,如第1條:
.昔有姜氏,與鄰人文胄通殷勤。文胄以百鍊水晶針一函遺姜氏,姜氏啟履箱,取連理線,貫雙針,結同心花以答之,故〈定情篇〉曰:「素縷連雙針。」
這些典故本事皆是聞所未聞,第1條的「水晶針」、第5條的「流蘇髻」、第6條「鴛鴦七十二」、第7條「穆陀葉」、第8條「秦吉了」、第9條「舒襟」、13條「奚倩」、14條「灼灼」、17條「鎖雲囊」、18條「合歡廣袖」、19條「鸕鶿杓,鸚鵡杯」、20條「鶴舞」、21條「銀實」。
我查詢四庫的結果,這些本事都是以《瑯嬛記》作為故事源頭,也就是說是以《謝氏詩源》為發軔,這不得不令人懷疑是作者自造新說,正如王琦《李太白集注》在注「鸕鶿杓,鸚鵡杯」一句時所言:「說頗新僻,然他書未有言及者,恐是因太白詩語而偽造。」
《謝氏詩源》在解說杜甫「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也是同樣狀況。「一箭正墜雙飛翼」是有典故的,北周長孫晟曾一箭射落雙鵰,在更早之前西晉潘尼也有詩句「舉弋落雙飛」。而《謝氏詩源》偏偏故作新奇,不解釋「一箭正墜雙飛翼」而解釋「翻身向天仰射雲」的典故,說了一個更早的神射手戰國時更羸,查遍書籍,他最有名的事蹟就是彈弓就使飛雁驚落,除此之外就是《謝氏詩源》所出不知是否偽造的「鎖雲囊」故事。
大抵而言,《謝氏詩源》敘事頗平實,不刻意渲染文字,本事皆出於自創,清新可喜,後世受這些本事的影響不小。第21條「銀實」的故事,陳元龍《格致鏡原》、王士禎《香祖筆記》記出於《五侯鯖》,一來不審《五侯鯖》何書,二來《格致鏡原》與《香祖筆記》皆晚於《謝氏詩源》,故仍視為《謝氏詩源》自作。(200924)
2020年9月23日 星期三
《謝氏詩源》輯
.繁欽〈定情詩〉: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這是在解釋「素縷連雙針」的典故,故姜氏與文冑應在繁欽之前。
2.《博物志》云:「上芝為車馬。」故樂府云:「芝為車。」(引自《瑯嬛記》)
.張華《博物志》:名山生神芝,不死之草,上芝為車馬,中芝為人形,下芝為六畜。
.樂府詩〈上陵〉:芝為車,龍為馬,覽遨遊,四海外。
3.堂北曰背,堂南曰襟。故陸士衡詩曰:「焉得忘歸草,言樹背與襟。」言前後皆樹,庶冀其忘也。(引自《瑯嬛記》)
.《詩經.衛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
.陸機〈贈從兄車騎〉:安得忘歸草,言樹背與襟。
4.宋遷〈寄試鶯〉詩有云:「誓成烏鰂墨,人似楚山雲」,人多不解「烏鰂」義。《南越志》云:「烏鰂懷墨,江東人取墨書契以紿人物,逾年墨消,空紙耳。」(引自《瑯嬛記》)
.北宋陸佃《埤雅》:《南越志》曰,烏鰂懷墨而知禮,江東人或取其墨書契,以紿人財物,書迹如淡墨,逾年自消,唯空紙爾。
.《瑯嬛記》錄《真率齋筆記》:試鶯家多美釀,試鶯不善飲,時爲宋遷索取,試鶯恆曰:「此豈爲某設哉?秪當索與郎耳。」因名酒曰「索郎」。後人謂「索郎」爲「桑落」,反音亦偶合也,恐非本指。
.《瑯嬛記》錄《採蘭雜志》:宋遷以霞光牋裁作小番,長尺廣寸,實素魚錦囊中遺試鶯,謂之「新尺一」。
.《瑯嬛記》錄《真率齋筆記》:試鶯自言能作獨自舞,宋遷求其一舞而不可得,因呼爲「羊公鶴」。
.《瑯嬛記》錄《玄散堂詩語》:試鶯以朝鮮厚繭紙作鯉魚函,兩面俱畫鱗甲,腹下令可以藏書,此古人尺素結魚之遺制也。試鶯每以此遺遷,嘗有詩云:「花箋製葉寄郎邊,江上尋魚爲妾傳。郎處斜陽三五樹,路中莫近釣翁船。」貞觀中事也。
.《全唐詩》:晁采,小字試鶯。大歷時人,少與鄰生文茂約為伉儷。及長,茂時寄詩通情,采以蓮子達意,墜一於盆,踰旬,開花並蒂,茂以報采。乘間歡合,母得其情,歎曰:才子佳人,自應有此,遂以采歸茂。詩二十二首。
以此看來,宋遷即文茂。
5.輕雲鬒髮甚長,每梳頭,立于榻上,猶拂地。已綰髻,左右餘髮各粗一指,結束作同心帶,垂于兩肩,以珠翠飾之,謂之「流蘇髻」。于是富家女子多以青絲效其制,亦自可觀。故杜子美〈贈美人詩〉曰:「笛唇揚折柳,衣髮挂流蘇。」(引自《瑯嬛記》)
.仇兆鰲《杜詩詳註》引《瑯嬛記》將「笛唇揚折柳,衣髮挂流蘇」列為五言逸句。
.《說郛》本無「杜子美〈贈美人詩〉曰:『笛唇揚折柳,衣髮挂流蘇。』」。
輕雲未審何人,但這是在解釋流蘇髻的典故,其人應與杜甫同時或之前。
6.霍光園中鑿大池,植五色睡蓮,養鴛鴦三十六對,望之爛若披錦,故〈相逢行〉曰:「鴛鴦七十二,羅列自成行。」(引自《瑯嬛記》)
.《說郛》作《真率筆記》。
.《御定淵鑑類函》作《謝氏詩源》。
.《御定分類字錦》作《瑯嬛記》,又作《謝氏詩源》。
7.昔有客過茅君。時當大暑,茅君于手巾內解茶葉,人與一葉,客食之,五內淸涼。異而詰其所從來,茅君曰:「此蓬萊山穆陀樹葉,眾仙食之以當飲,又有寶文之蘂,服之不飢。」謝幼貞詩曰:「摘寶文之初蘂,拾穆陀之墜葉。」(引自《瑯嬛記》)
.《說郛》錄《內觀日疏》:謝幼貞嗜菌,庭中忽生一菌,狀若飛鳥。沈子玉曰:「此謂禽芝,以處女中單覆之則活。煮而食之,可數百歲。」謝入取中單,有鄰女乞火,跨之,翩然飛去,謝但嘆恨而已。
8.昔有丈夫與一女子相愛,自季夏二十六日以書札相通。來年是日,篋中殆滿,皆憑一鳥往來。此鳥殊解人意,至是日忽對女子喚曰:「情急了。」女子因書繫其足曰:「秋期若再不果,有如白日,惟其所為。」因名此鳥為「情急了」。沈如筠詩云:「好因秦吉了,一為寄深情」。「秦吉了」,後人誤呼。(引自《瑯嬛記》)
.《說郛》本無。
.《格致鏡原》作《謝氏詩源》。
.《御定佩文韻府》作《瑯嬛記》。
.《全唐詩》:沈如筠,句容人,橫陽主簿。詩四首。
.《新唐書》:沈如筠,《異物志》三卷。
9.漢有女子舒襟,為人聰慧,事事有意,與元群通。嘗寄群以蓮子曰:「吾憐子也。」群曰:「何以不去心?」使婢答曰:「正欲汝知心內苦。」故後世〈子夜歌〉有「見蓮不分明」等語,皆祖其意。(引自《瑯嬛記》)
.〈子夜歌〉:我念歡的的,子行由豫情。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
10.杜康造酒,因名酒曰「杜康」,故魏武〈短歌行〉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引自《瑯嬛記》)
11.《風俗通》云:「箜侯曰坎侯。」故玄伯詩云:「坎侯既張,竾簧迭奏。」《晁錯傳》曰:「為中周虎落。」師古曰:「虎落者,竹篾相連,遮落之也。」故世芳詩云:「不須防虎落,聊復策龍韜。」《西南夷傳》曰:「不毛之地。」故雲孟詩云:「德澤連枯骨,聲華及不毛。」《趙后傳》:「壁帶往往為黃金釭。」師古曰:「壁帶,壁之橫木,露出如帶,于帶之中以金為釭,若車缸之形也。」故音美詩云:「簾衣翻玉殿,壁帶耀金釭。」(引自《瑯嬛記》)
.《說郛》本無。
.《風俗通義》「箜侯」作「空侯」
.《瑯嬛記》錄《本傳》:紫竹愛綴詞,一日手李後主集,其父玄伯問曰:「後主詞中何處最佳?」答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玄伯默然。
紫竹持李後主集,則玄伯應為宋人。
12.近有士子作〈游女詩〉,中一聯云:「不曾憐玉笋,相競採金鹽。」人多不解「金鹽」二字。余近讀《煮石經》云:「五加皮,一名『金鹽』。」始知「玉笋」、「金鹽」,對極妙,而初不合掌。(引自《瑯嬛記》)
13.近一奇童有〈送人至瀛州〉詩曰:「人逢隨客意,鳥聽信天緣。」對絶佳。昔有奚倩者游于瀛,日暮至一所,見一婦人美而豔,在門。倩曰:「此地可借宿乎?」婦人曰:「敝居蕭瑟,故當隨客意耳。」倩入,婦人卽使侍兒具酒餚,共飲食之,遂與之偶。明日送至野外,垂涕而別,贈倩以黃裡緑衣,卽乘綵雲而去,蓋仙云。信天緣,一名「信天翁」。(引自《瑯嬛記》)
.《說郛》本無。
.《御定佩文韻府》作《謝氏詩源》。
14.灼灼與河東人神通,目授不復可見,以軟絹帕裹紅淚寄之。後姚鷟有〈秋閨〉詩曰:「菊花人共瘦,楓葉淚俱紅。」(引自《瑯嬛記》)
.《瑯嬛記》錄《姚鷟尺牘》:馬嵬老媼拾得太眞襪以致富,其女名玉飛,得雀頭履一隻,眞珠飾口,以薄檀爲苴,長僅三寸,玉飛奉爲異寶,不輕示人。則纏足必在貴妃之先。足下所記女子纏足起于李後主窅娘新月狀,似未深考矣。
《姚鷟尺牘》記太真事,則應為唐或宋人。
15.袁瓘〈秋日〉詩曰:「芳草不復緑,王孫今又歸。」人都不解。施蔭見之,曰:「王孫,蟋蟀也。」(引自《瑯嬛記》)
.《說郛》本作「施廕」。
.《全唐詩》:袁瓘,明皇時官贛縣尉。詩二首。
.《瑯嬛記》錄《金剛鑽》:施蔭起自微,平生未嘗見書,僅識數字而已。一旦學誦殷願詩,隨誦隨悟,染指詩牘,便多驚人。昔人有不識字能誦《蓮花經》者,豈非宿習使然乎?
16.袁瓘為施蔭作〈古硯歌〉,中有句云:「青州熟鐵不足數,衛公結鄰差可方。」古有青州熟鐵硯,甚發墨。(引自《瑯嬛記》)
.《說郛》本作「施廕」。
17.更羸之妻能作鎖雲囊,佩之陟髙山有雲處,不必開囊,而自然有雲氣入其中。歸至家,啟視,皆有雲氣白如綿自囊而出。囊大如蠶繭,而可以開合。更羸善射,每言能仰射入雲中,其妻不信,因以一囊繫箭頭,令射之。及墜,驗之,果有白雲在內,因名箭曰「鎖雲」,故子美詩曰:「翻身向天仰射雲」。(引自《瑯嬛記》)
.杜甫〈哀江頭〉:翻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18.李夫人著繡襦,作合歡廣袖,故〈羽林郎〉曰:「廣袖合歡襦」。(引自《瑯嬛記》)
.辛延年〈羽林郎〉: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19.金母召群仙,宴于赤水,命謝長珠鼓拂雲之琴,舞驚波之曲。坐有碧金鸚鵡杯,白玉鸕鶿杓,杯乾則杓自挹,欲飲則杯自舉,故太白詩云:「鸕鶿杓,鸚鵡杯。」非指廣南海螺杯杓也。(引自《瑯嬛記》)
.李白〈襄陽歌〉:「鸕鶿杓,鸚鵡杯。」
20.姑蘇城中皮日休市有小橋名「鶴舞」。父老相傳:吳時有二鶴在其地對舞,已而飛集金閶門外青楓橋東,化為鳳凰,飛入雲際,今鳳凰橋是也。沈學士詩曰:「不如雙白鶴,對舞石橋邊。」謝侍郎詩曰:「願作江頭雙鳳凰,奮飛直向青雲裡。」是一事。(引自《瑯嬛記》)
21.蘇味道詩「火樹銀花合」。人謂「銀花」卽火樹中花,光明如銀,故曰「銀花」。殊不知「銀花」亦自有本。昔薛瓊至孝,父病,嘗其溲。而家甚貧,嘗出求薪,遇老父以一物與之曰:「此銀實也。用四壁土種之銅盆中,置臥牀下,當得銀,足贍汝家。」瓊歸,如言種之,旬日發苗,又旬日生花,花有銀色,若鈿螺,及結實,皆銀也。(引自《瑯嬛記》)
.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遊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陳元龍《格致鏡原》:《五侯鯖》:薛瓊至孝,父病家貧,瓊採薪,遇老父以一物與之曰:「銀實也,用四壁土種之銅盆中,置牀下,當得銀。」瓊如言種之,旬日生苗,再旬生花,花有銀色,如鈿螺,及結實,皆銀。
.王士禎《香祖筆記》:《五侯鯖》載:薛瓊至孝,家貧,采薪遇老父,以一物遺之曰:「此銀實也,用四壁土種之銅盆中,當得銀。」如言種之,旬日生苗,再旬開花,花有銀色,如鈿螺,及結實,皆銀也。銀亦可種,與雍伯種玉,皆異聞。
《五侯鯖》未審何書,宋代趙令畤有《侯鯖錄》,但無此條。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見鬼
若問什麼時候最容易見到鬼?超過九成的人應該會說,晚上,最好還是夜深人靜時分。但就記載來看,卻也未必就一定如此。以中國紀錄上最早的兩則鬼故事而言,杜伯與伯有,杜伯於光天化日之下當眾射殺周宣王,伯有於群眾聚集的街上現身,群眾聚集自然不會是晚上。然而,伯有的記載還是埋下了一些伏筆,伯有託夢預告了駟帶與公孫段的死亡。常理而言,夢為晚上睡覺所作,這似乎可認為鬼在晚上現身,可是託夢是否能視為是見鬼呢?不無疑問。
以下記錄幾則先秦白日見鬼的記載:
1.《左傳.莊公八年》:
冬十二月,齊侯游於姑棼,遂田於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見!」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於車,傷足,喪屨。
魯桓公的妻子文姜是齊襄公的妹妹,兩人有染。一次魯桓公偕文姜到齊國訪問,兩人私通讓魯桓公撞破了。在回程時,齊襄公派彭生保駕,暗中命他半路將魯桓公殺掉 。魯國勢小,不敢向齊襄公究責,只敢索要殺人凶手,齊襄公隨即將彭生出賣了。後來齊襄公出遊,見到大豬,侍從說是彭生所化,齊襄公憤怒地說:「彭生有膽來見我嗎?」射了豬一箭,豬站起來大叫。齊襄公害怕地從車上掉下來,傷了腳並丟掉一隻鞋。當晚齊襄公就被人刺殺了。
2.《左傳.宣公十五年》:
秋,七月,秦桓公伐晉,次于輔氏。壬午,晉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還。及雒,魏顆敗秦師于輔氏,獲杜回,秦之力人也。初,魏武子有嬖妾,無子。武子疾,命顆曰:「必嫁是。」疾病,則曰:「必以為殉!」及卒,顆嫁之,曰:「疾病則亂,吾從其治也。」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夜夢之曰:「余,而所嫁婦人之父也。爾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報。」
由「夜夢之曰」知妾父為鬼,但魏顆逃難時應是白日。
3.《墨子.明鬼下》:
昔者,宋文君鮑之時,有臣曰𥙐觀辜,固嘗從事於厲,祩子杖揖出與言曰:「觀辜是何珪璧之不滿度量?酒醴粢盛之不淨潔也?犧牲之不全肥?春秋冬夏『選』失時?豈女為之與?意鮑為之與?」觀辜曰:「鮑幼弱在荷繈之中,鮑何與識焉。官臣觀辜特為之。」祩子舉揖而槁之,殪之壇上。
「從事於厲」 即祭祀無人祭拜的孤魂野鬼,祭祀應為白日。
黑夜見鬼只有兩例:
1.《墨子.非攻下》:
遝至乎商王紂天不序其德,祀用失時。兼夜中,十日雨土于薄,九鼎遷止,婦妖宵出,有鬼宵吟。
2.《韓非子.十過》:
昔者衛靈公將之晉,至濮水之上,稅車而放馬,設舍以宿,夜分,而聞鼓新聲者而說之,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乃召師涓而告之,曰:「有鼓新聲者,使人問左右,盡報弗聞,其狀似鬼神,子為我聽而寫之。」師涓曰:「諾。」因靜坐撫琴而寫之。師涓明日報曰:「臣得之矣,而未習也,請復一宿習之。」靈公曰:「諾。」因復留宿,明日,而習之,遂去之晉。晉平公觴之於施夷之臺,酒酣,靈公起,公曰:「有新聲,願請以示。」平公曰:「善。」乃召師涓,令坐師曠之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也。」平公曰:「此道奚出?」師曠曰:「此師延之所作,與紂為靡靡之樂也,及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至於濮水而自投,故聞此聲者必於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其國必削,不可遂。」
秦漢卻一反先秦,只有鬼在黑夜出沒的紀錄:
1.《史記.秦始皇本紀》:
三十六年,熒惑守心。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聞之,遣御史逐問,莫服,盡取石旁居人誅之,因燔銷其石。始皇不樂,使博士為僊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為吾遺滈池君。」因言曰:「今年祖龍死。」使者問其故,因忽不見,置其璧去。使者奉璧具以聞。始皇默然良久,曰:「山鬼固不過知一歲事也。」退言曰:「祖龍者,人之先也。」使御府視璧,乃二十八年行渡江所沉璧也。
2.《史記.孝武本紀》:
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見焉。
少翁由後來記載來看是個騙徒,當然他的方術也是欺偽,但由施術時間為晚上,一方面當然是昏暗朦朧間比較好裝神弄鬼,一方面可能也是觀念上鬼只能在晚上活動使然。
3.《淮南子.本經訓》:
昔者蒼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4.《後漢書.獨行列傳.王忳》:
仕郡功曹,州治中從事。舉茂才,除郿令。到官,至斄亭。亭長曰:「亭有鬼,數殺過客,不可宿也。」忳曰:「仁勝凶邪,德除不祥,何鬼之避!」即入亭止宿。夜中聞有女子稱冤之聲。忳呪曰:「有何枉狀,可前求理乎?」女子曰:「無衣,不敢進。」忳便投衣與之。女子乃前訴曰:「妾夫為涪令,之官過宿此亭,亭長無狀,賊殺妾家十餘口,埋在樓下,悉取財貨。」忳問亭長姓名。女子曰:「即今門下游徼者也。」忳曰:「汝何故數殺過客?」對曰:「妾不得白日自訴,每夜陳冤,客輒眠不見應,不勝感恚,故殺之。」忳曰:「當為汝理此冤,勿復殺良善也。」因解衣於地,忽然不見。明旦召游徼詰問,具服罪,即收繫,及同謀十餘人悉伏辜,遣吏送其喪歸鄉里,於是亭遂清安。
這則故事明白說出鬼白日無法現身,只能晚上陳冤。
5.《風俗通義.怪神》:
汝南汝陽西門亭有鬼魅,賓客宿止,有死亡,其厲猒者皆亡髮失精。尋問其故,云:「先時頗已有怪物,其後,郡待奉掾宜祿鄭奇來,去亭六七里,有一端正婦人,乞得寄載。奇初難之,然後上車,入亭,趨至樓下,吏卒檄白:「樓不可上。」云:「我不惡也。」時亦昏冥,遂上樓,與婦人棲宿。未明,發去,亭卒上樓掃除,見死婦,大驚,走白亭長。亭長擊鼓會諸廬吏,共集診之,乃亭西北八里吳氏婦新亡,以夜臨殯,火滅;火至,失之,家即持去。奇發行數里,腹痛,到新頓利陽亭加劇,物故,樓遂無敢復上。
據《搜神記》、《太平廣記》校改。由「以夜臨殯,火滅;火至,失之」可推測鄭奇是夜行遇上婦人。不過鄭奇與婦人同宿一宿,隔日出發卻不過問婦人一聲,也是令人生疑。
先秦至秦漢鬼的活動時間有這麼大的轉變,推測其可能的原因,應是與陰陽讖緯有關。自古即以天神、地鬼分列,如《禮記.樂記》:「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天為陽,地為陰,《禮記.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白天為陽,晚上為陰,鬼從此變成晚上出沒也是很自然的。
到了六朝,鬼的活動時間又漸浸到了白天,有很多事例,雖然沒有明言,但其活動時間應可推測為白日,如《晉書》:
(阮)瞻素執無鬼論,物莫能難,每自謂此理足可以辯正幽明。忽有一客通名詣瞻,寒溫畢,聊談名理。客甚有才辯,瞻與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覆甚苦。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聖賢所共傳,君何得獨言無!即僕便是鬼。」於是變為異形,須臾消滅。瞻默然,意色大惡。後歲餘,病卒於倉垣,時年三十。
這則故事有另一個版本。《語林》:
宋(宗)岱為青州刺史,禁淫祀,著無鬼論。有一書生葛巾修刺詣岱,曰:「君絕我輩血食二十餘年,君有青牛髯奴,所以未得相困耳;奴已叛,牛已死,今日得相制矣。」言絕而失。明日而岱死。
接見客人,除非至親好友,總不會是在晚上。
推測六朝人作異好奇的個性,人只有與人碰撞才會閃現精彩的火花,若在無人得見無人聽聞的晚上,與鬼碰撞出再絢爛的火花,須臾便死,又有誰傳述呢?以傳述者的角度出發,只有在人人得見人人得聞的白天,故事的精采才有了可靠的依據。可信度,或者說真實性,本就是精彩故事的要素之一。以下列舉一個明白記載白日見鬼的故事結束本文。《列異傳》:
西河鮮于冀,建武中為清河太守,言出錢六百萬作屋,未成而死。趙高代之,計功用錢,凡二百萬耳。五官黃秉、功曹劉商言是冀所自取,便表沒冀田宅奴婢,妻子送日南。俄而白日冀鬼入府,與商、秉等共計較,定餘錢二百萬,皆商等匿。冀乃表自列付商上,詔還冀田宅。
《水經注.淇水》有更翔實的記載:
漢光武建武二年,西河鮮于冀為清河太守,作公廨未就而亡,後守趙高計功用二百萬。五官黃秉、功曹劉適言:四百萬錢。于是冀乃鬼見白日,道從入府,與高及秉等對共計校定,為適、秉所割匿。冀乃書表自理,其略言:「高貴不尚節,畮壟之夫,而箕踞遺類,研密失機,婢妾其性,媚世求顯,偷竊很鄙,有辱天官,《易》譏負乘,誠高之謂。臣不勝鬼言。謹因千里驛聞,付高上之。」便西北去三十里,車馬皆滅不復見。秉等皆伏地物故。高以狀聞,詔下,還冀西河田宅妻子焉。兼為差代,以弭幽中之訟。(200903)
西江月
2.鳴蟬 貓兒俯踞樹梢 睜大 蛋白石似的眼珠如 暈黃之月高懸 蟬們皆斂翅而息 飲氣 吞聲 聚斂巨大的沉默 於碩腹收束的重量 傾壓枝椏 黃月斜墜 貓兒仰天一躍 掣馳 於城市的天際線 沉默的重量迸裂 如無序的調幅電波 播送所有清醒的耳(250519)
-
向陽〈立場〉 你問我立場,沈默地 我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 答腔,在人群中我們一樣 呼吸空氣,喜樂或者哀傷 站著,且在同一塊土地上 不一樣的是眼光,我們 同時目睹馬路兩旁,眾多 腳步來來往往。如果忘掉 不同路向,我會答覆你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 ...
-
首先,引起我興趣的,是連橫〈台灣通史序〉中所言「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婆娑」是舞蹈、盤旋等樣子,意思不合,到底「婆娑之洋」是怎樣的海洋呢?考諸台灣文獻,「婆娑之洋」一詞總共以幾種型態出現:「婆娑」、「婆娑洋」、「婆娑世界」、「娑婆洋界」、「婆娑洋世界」、「華嚴婆娑洋世界」、「...
-
曾子寢疾 1 ,病 2 。樂正子春 3 坐於 牀 下,曾元、曾申 4 坐於足,童子隅 5 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 6 ,大夫之簀 7 與?」子春 曰:「止!」曾子聞之,瞿然 8 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 9 之賜也,我未之能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