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8日 星期三
天末懷友人
2019年9月17日 星期二
羨魚
「臨川/河/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本意是與其空自妄想,不如實際行動,最早出於《文子.上德》:「臨河欲魚,不若歸而織網。」或《淮南子.說林訓》:「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在董仲舒與漢武帝應答的〈賢良對策〉中,董仲舒認為現今政治不良的主因是因為教化不善,「古人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矣,不如退而更化;更化則可善治,善治則災害日去,福祿日來。」他認為想要政治良善就必須從教化著手,他願意為此盡一分心力。這裡「羨魚」乃是指希望政治良善。
《漢書.揚雄傳》漢成帝巡歷河東,見到殷周遺跡,而思唐虞之風,揚雄認為「臨川羨魚不如歸而結罔」,於是作〈河東賦〉上諫。這裡「羨魚」乃是指追慕唐虞之風,同樣與政治清明良善有關。
張衡〈歸田賦〉:「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這裡「羨魚」的意思發生了巧妙的轉變,同樣寄寓了希冀政治清明的意思,但這清明卻是得由自己來實現,於是「羨魚」有了干祿、求仕的意味。
《抱朴子.內篇.釋滯》: 「而不知彼之求仙,猶臨河羨魚,而無網罟,非河中之無魚也。」「羨魚」指的是求仙。
郭璞〈遊仙詩〉其八:「明道雖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賢宜勵徳,羨魚當結網。」這是說如果想要成為聖賢,就要砥礪品德;想要吃魚,就該結網。「羨魚」即是「希賢」,這裡的聖賢跟神仙是同義詞,也就是求仙。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讓「羨魚」成為「求仕」的代名詞,但其實他遠承張衡〈歸田賦〉之意,近的以唐代來說,他也不是首發其軔者。
駱賓王〈過張平子墓〉:「惟歎窮泉下,終鬱羨魚心。」張平子即張衡,這首詩也是繼張衡〈歸田賦〉之意。
高適〈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陰亭〉:「一生徒羨魚,四十猶聚螢。從此日閒放,焉能懷拾青。」「聚螢」用的是車胤囊螢的典故;漢代卿大夫官印綬帶微青色,「拾青」即指取得高官。這裡「羨魚」可以明確肯定是求仕。
張正元〈臨川羨魚〉:「有客百愁侵,求魚正在今。廣川何渺漫,高岸幾登臨。風水寧相阻,煙霞豈憚深。不應同逐鹿,詎肯比從禽。結網非無力,忘筌自有心。永存芳餌在,佇立思沉沉。」整首詩寫得很委婉,但只要明白「羨魚」是「求仕」的隱喻,整首詩就豁然通解,「風水」指的是外在的阻撓,「芳餌」則是指自身美好的才華德行。
羅隱〈鷺鷥〉:「斜陽澹澹柳陰陰,風褭寒絲映水深。不要向人誇素白,也知常有羨魚心。」表面是吟詠鷺鷥,但骨子裡仍是求仕。「水至清無魚,人至清無徒」,「素白」本是值得誇耀的自身美好無瑕的德行,但為了吃魚(求仕),連純潔的德行也可拋棄。諷刺了晚唐政治沉淪的悲哀。
劉商〈歸山留別子姪〉:「不逐浮雲不羨魚,杏花茅屋向陽居。鶴鳴華表應傳語,雁度霜天懶寄書。」「浮雲」指的是《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的富貴,「羨魚」當然是求仕。《搜神記》:「遼東城門有華表柱,忽有一白鶴集柱頭,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歲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鶴鳴華表應傳語」意即我成仙了自然會傳訊於你,一般無事時就懶得寫信了。
「羨魚」還有另一種意思。孟浩然〈西山尋辛諤〉:「漾舟尋水便,因訪故人居。落日清川裡,誰言獨羨魚。石潭窺洞徹,沙岸歷紆徐。竹嶼見垂釣,茅齋聞讀書。款言忘景夕,清興屬涼初。回也一瓢飲,賢哉常晏如。」這裡「羨魚」羨的是《莊子.秋水》:「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那種無拘無束、逍遙自在的快樂。
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寫給你2019
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
交際
突然覺得「交際」這個詞彙很妙。
「際」的本義是分野、界線,「交際」即是界線的重疊、交錯,如果是國家,邊界的交錯會引發摩擦、甚或戰爭;而在人方面,如果接近越過了一定的界線,也同樣會引發心理的不舒適。因此交際就是人與人相處時心理的調適。調和成功,我為東道主,方便對方行李之往來;如果不成功,那就會演變為一場衝突。
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出現了一種名為「使徒」的怪物,擁有AT力場,能夠斥拒一切外來的傷害,於是動畫中最令人驚駭的一幕是,EVA徒手撕裂使徒的AT力場,將使徒生吞活剝。最後謎底揭曉,原來人類也是使徒的一種,亦擁有AT力場——心之障壁,心之障壁讓人維持自我的存在,但同時也將其他人遠遠斥拒開來。如此說來,AT力場豈非人與人之間的「際」。(190801)
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旱溪行
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柳川之夜
2019年6月14日 星期五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蟬唱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2019年5月6日 星期一
2019年4月25日 星期四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餵鳥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杞人
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2019年2月18日 星期一
風鈴木
2019年2月5日 星期二
春光
西江月
3.蛙聲 突如其來的驟雨是緊湊的擊鼓 每一鼓點生成透明的蝌蚪 攢泳於行潦的柏油路 霹靂乍響之下 蝌蚪蛻變為蛙 於是他們跳 跳到比激情還要高的高度 於是他們放歌 勾引山那頭的同伴加入 和諧共振 於是他們伸出舌頭 在空中閃電交換親吻 雨收雲散 如果 這世界曾存在他們愛情的證據 一如...
-
向陽〈立場〉 你問我立場,沈默地 我望著天空的飛鳥而拒絕 答腔,在人群中我們一樣 呼吸空氣,喜樂或者哀傷 站著,且在同一塊土地上 不一樣的是眼光,我們 同時目睹馬路兩旁,眾多 腳步來來往往。如果忘掉 不同路向,我會答覆你 人類雙腳所踏,都是故鄉 ...
-
首先,引起我興趣的,是連橫〈台灣通史序〉中所言「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婆娑」是舞蹈、盤旋等樣子,意思不合,到底「婆娑之洋」是怎樣的海洋呢?考諸台灣文獻,「婆娑之洋」一詞總共以幾種型態出現:「婆娑」、「婆娑洋」、「婆娑世界」、「娑婆洋界」、「婆娑洋世界」、「華嚴婆娑洋世界」、「...
-
曾子寢疾 1 ,病 2 。樂正子春 3 坐於 牀 下,曾元、曾申 4 坐於足,童子隅 5 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 6 ,大夫之簀 7 與?」子春 曰:「止!」曾子聞之,瞿然 8 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 9 之賜也,我未之能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