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承蜩

或許是受格林童話「一下打死七個」的影響,我小時候很喜歡打蒼蠅,常常在烈陽底下忍受汗滴如雨,拿著蒼蠅拍,蹲踞身體,如鷺鷥兀立水中,只略略轉動脖頸,以眼角餘光掃視地面,一發現蒼蠅稍憩地面,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拍落下去;如有兩隻蒼蠅靠得太近,那就是考驗一箭雙鵰的技藝;如有穢物在地,上面停個三、四隻不是問題,但總等不到有我「一下打死七個」的時候。

那像是懷抱著夢想,期待幸運,期待成為勇者。如果我能「一下打死七個」,我將會毫不猶豫繡上旗幟,整裝出行。

《莊子》承蜩丈人的故事是我國中就讀過了,那時候,智識漸開,望著公園鼎沸的蜩聲,氣溫也沸如熱釜,我稍微考慮一下,就放棄了學習承蜩丈人的念頭。

反反覆覆,在這裡、在那裡,不時接觸承蜩丈人的文本,每觸及一次就思索一次,不,文章的義理我早已精熟到不能再熟,我想的盡是些枝微末節的事,最近想的是:老人抓蟬的目的是為何?作為童玩賣給小孩子?又或、蟬殼入藥在戰國已有跡可考。

家的院子住宿了一窩貓,貓的穢物引來蒼蠅,我又重操舊業,無事打起蒼蠅來了。我蹲踞地面,「若橛株枸」;拿著蒼蠅拍,「若槁木之枝」;「不反不側」,「用志不分」,只是凝神注目蒼蠅。(120722)

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自性

「自性」是佛教哲學的一個觀念,意謂超然無傍、獨立存在的本質,然而萬物皆待「緣」而後有,故萬物可謂是無「自性」。

《高僧傳》記載,釋道安逃難到襄陽後,建立了檀溪寺。郗超一向信奉佛法,對釋道安大名仰慕已久,聽說他來到襄陽後,就洋洋灑灑寫了一封信向釋道安致意,另外又派人捐了千斛米糧。而釋道安對於郗超的殷勤舉動,只簡短地回覆了一句話:「捐米,彌覺有待之為煩。」

關於這個回覆,有兩種解釋:一是從佛教「自性」的觀點來看,人仰賴米糧而存活,故人可謂是無自性;郗超捐了千斛米糧,更讓釋道安覺得依賴外物之深刻、解脫之困難。一就是釋道安嫌郗超太煩人了。

貓峙立在隔鄰的雨遮上,覷準我出得門來,立刻喵嗚叫了起來。我苦笑一下,轉身回屋內拿了一碗貓糧出來。看貓靜靜踞伏地上吃食,我想,這邊也是無自性呢,可又有誰人能掙脫桎梏呢?(120721)

一年好景君須記

最是橙黃赭赤時。 很少有植物像台灣欒樹一樣有四種變態可觀。春夏時,青鬱勃發,是為一觀。秋天九月,發出鈴鐺似的燦黃笑語,可以解頤,又是一觀。十月,結出燈籠似的蒴果,豔豔燃了一路的秋氣,再是一觀。冬季十一二月,青葉、黃花與絳果俱萎敗,遲暮的蕭索之狀,肅穆寂靜,演示萬物的結局,不得不...